隆冬时节,走进镇坪县曾家镇花坪村,丝毫没有感觉到冬日的萧索和冷飕。只见红石河内,装满砂石料的卡车来回穿梭;公路坎下,繁忙的工人正在热火朝天的维修着水毁公路;农户家里,鸡儿正肥、猪儿正壮,有的贫困户家门前还停放着新买的汽车……一个个不经意的劳作场景和生活细节,无不展示着花坪人的积极进取和顽强拼搏精神,无不彰显脱贫攻坚换来的美好生活。
安康市审计局自2014年承担起花坪村脱贫攻坚帮扶任务后,便和县、镇、村三级干部一道,既扶贫又扶志,下足 “绣花功”,在花坪村的土地上“绣”出了一朵朵光彩夺目的“花朵”,让花坪村人在脱贫摘帽后又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绣好基础建设之花,让村民出行更方便
花坪村地处化龙山脚下,原属深度贫困村,2018年整村脱贫摘帽。过去,因平(利)镇(坪)公路穿村而过,原花坪村交通还算便利。可2015年并入的花桥、文溪片区,因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村民生产生活只能靠肩挑背扛,挖出来的土豆和熏好的腊肉运不出去卖不掉,外面的肥料、商品也运不进来,群众发家致富的梦想难以实现。
要想富,先修路。市审计局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立即将为村民修好路提上议事日程。时任花坪村第一书记方昌斌和一直战斗在花坪村扶贫一线的扶贫工作队队长秦万和向领导汇报后,得到了局里干部职工的普遍支持和肯定。大家纷纷出钱出力、找项目寻帮助,当年就贯通并硬化了花桥、文溪片区主干道。主干道修通后,他们又多次多方协调资金,为村民修了连户路、产业路,架起了慈安桥,让公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连到了田间地头。
今年,在“7▪15”洪涝灾害后,部分村道水毁严重,市审计局和镇村干部一道,筹集资金进行维修。11月份,市审计局又筹集资金20余万元,在村委会所在地和花桥、文溪片区的公路上,安装了65杆新型太阳能路灯。“村里的路灯全亮了,再不用担心天黑路不好走了!”看着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把乡村公路照的如同白昼,三组村民李仕绅喃喃地说。
绣好污水处理之花,让村里环境更优美
11月初,位于红石河岸边投资60余万元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正式投用,花坪村街道附近村民产生的生活污水,顺着事先预埋的管道流进了处理污水池。站在红石河两岸,再也看不到一股污水,再也闻不到一点臭气。
过去,花坪村的村民虽然大多居住着楼房,可每家每户,都得在房前或者屋后修上一座旱厕,每到夏季,蚊蝇滋生;饲养牲畜产生的粪便也因无法处理而不得不堆积在圈舍周边;临近河边部分村民也建了水冲式厕所,但因无处排放而不得不用管道引到河里,不仅污染了河水,还影响着自己的生活。见此情景,市审计局主动而为,争取资金150余万元,在斐河小学附近和花坪村街道修建了两个污水处理厂,解决了斐河小学及其周边16户农家和街道居民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与此同时,村上又向上级争取了3个小型污水处理厂项目。到目前,总投资300余万元的5个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运行,彻底解决了花坪村“污水之害”。
近期,市审计局又借助镇坪开展 “厕所革命”的良好机遇,协助村上申请了专项资金16万元,为村上40户仍在使用旱厕的农户修建了无害化卫生厕所,剪除排放污水的源头,让村庄变得更加优美。“有了无害化厕所,房前屋后干净多了,今后再也不用担心夏天蚊子叮、苍蝇咬了。”采访中,四组村民赵明辉充满憧憬地说。
绣好产业发展之花,叫村民钱包更饱满
11月8日,市审计局40余名党员干部,放下手中的笔和计算器,拿起了挖掘锄头,挥汗如雨地在花坪村的土地上栽着拐枣树苗。这些拐枣树苗,是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庆意在看到花坪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后,多次实地考察又筹资20余万元购买的。随着1500余亩5.5万株拐枣树苗的栽植完毕,一棵棵产业富民的希望之树在花坪村的土地上生根生长。
自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开展后,市审计局驻村人员就从产业富民入手,充分发挥能人的带动示范作用。再多次动员后,2016年,当地能人甘子林放弃在外开矿挣大钱的机会,回乡注册了康清农业生态有限公司,投资400余万元,流转土地、林地2281亩,大面积种植黄连、重楼、白芨等名贵中药材。今年,仅向当地群众发放土地流转费30多余万元,当地村民或因承包耕种、或在园区务工,也领走了30余万元的工钱。
据花坪村第一书记邹希介绍,为进一步促进群众增收,他们按照“企业引领”的思路,搭建了中蜂养殖、药材种植、订单洋芋、拐枣种植等特色产业齐头并进产业发展体系,采取“支部+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康清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向坤荣生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引领,通过园区务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形式促进贫困户人均增收4200余元;全村49户养殖生猪368头、53户养殖乌鸡1379羽、2户养羊38只、34户养蜂3200余箱、38户种植魔芋44亩、28户种植洋芋67亩,实现人均增收3500元。再加上转移就业、劳务输出等收入,今年全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8386元,比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前提高了接近一半。到目前,全村173户48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只剩下1户3人未脱贫,群众的钱包真的鼓了起来。
绣好乡村文明之花,使村民干劲更十足
“现在的花坪村,无事酒少了,村里闲逛的人也没有了,打牌、赌博的现象彻底消失了,更没有人没事跑到村委会来要补足、要资金了。”采访中,曾家镇扶贫办副主任、联村干部王鹏对记者说,“因为现在大家都在忙着养殖、种植和务工,都在争着抢着挣钱。这种变化,还得归功于市审计局和镇村干部一道,连年持续抓好新民风建设,在扶贫的同时做好扶志。”
近年来,花坪村始终把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新明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常抓长新。每个季度,帮扶部门和镇村干部就要组织召开一次新民风评议会,对评出的“文明家庭”“卫生家庭”、“星级文明户”和涌现出的创业典型、致富明星及“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让村民把劲头用在勤劳致富、增加收入上。2018年至今,该村已经连续6个季度被镇坪县评为“新民风红旗村”。
家住花坪村三组的石生贵夫妇,今年丈夫64岁、妻子61岁,为五保贫困户。夫妻俩虽然享受着国家五保兜底政策,在脱贫后依然吃、穿、住不用愁。今年,勤劳的二老把承包地全种上了玉米,养了四头大肥猪。“你家圈里的这几头猪好肥好大呀,今年能卖不少钱吧?” “已经卖了一头,480多斤净肉卖了11000多元,还有这三头,一头毛重600多斤,两头400斤左右,留下一头自己吃,余下的三头总共卖个两万七八千元应该没问题。”见记者发问,石生贵的妻子笑呵呵地说,“明年我们打算再多养个两头,趁着现在还能干的动就多攒些钱。”
雷铁锋、李金萍一家居住在花坪村三组,因父亲年老身有残疾、孩子小家庭负担重,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因老人孩子无人照顾夫妻俩不得不放弃务工回家种地,家里收入入不敷出。见仅靠种粮很难提高收入,李金萍便外出学习养蜂技术,养了16箱中华蜂,当年就收入1.6万元。见养蜂效益好,第二年他们发展到了七八十箱,除去成本后净收入4万余元。当年,雷铁锋又在当地的斐河水电站找到了工作,到年底一核算,他们的家庭收入已经超过脱贫标准当年就脱了贫。在随后的两年里,他们继续扩大规模,在去年就买了汽车。今年,养蜂规模已达到了600箱,挣了25万余元,实现了由贫困户到大老板的华丽转身。“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给了我们机遇,各级干部也给了我们帮助,这个时候再不好好干,那就更说不过去了。”采访中,雷铁峰如是说,“我最近又流转了三块土地,新买了1000个蜂箱,准备明年养上1600箱,趁着政策好、销路好再多挣个几十万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