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按照市委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的审计项目计划,市审计局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聚焦大数据运用,全力推进市本级200个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不断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审计监督效能,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做好一个方案,有效整合资源。该局结合审计项目计划,研究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将审计全覆盖涉及的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细化分类、统筹谋划,对相互间有搭接关系的打包管理、精准施策,同时依托电子数据技术支持,在数据采集全覆盖、标准化处理应用上,有机整合审计资源,合理分配审计力量,采用主管科室牵头汇总、相关科室对口审计的“嵌入式”模式开展审计项目,实现了“互通互融、协同作战”。
梳理一份清单,精准锁定疑点。坚持审计未动、数据先行,整合大数据审计需求清单, 加强数据信息采集,做到应采尽采。全面梳理以前年度财政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形成疑点问题清单,并对疑点进行分类管理;同时,聚焦财政预算执行、重大政策措施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疫情防控等审计重点,充分征求相关业务科室审计需求,搭建数据分析模型,对已采集数据集中进行大数据分析,精准发现和锁定疑点。
抓住审核重点,细化疑点核查。 一方面抓住政府过紧日子、压减会议、清理沉淀资金等重点工作,关注“三公”经费和会议培训费支出、公款竞争性存放、财政资金绩效等情况,重点对资金规模较大、项目较多的预算单位采取穿透式审计。另一方面建立疑点线索核查机制,对正在开展现场审计的,由现场审计组予以核实;非现场审计的,由相关业务科室派员核查或由被审计单位按时报送自查核查结果。疑点一经核实,相关问题要纳入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予以反映。
健全两个机制,唤醒内审动能。纵向健全工作责任制,将全覆盖审计列入“一把手”工程,建立“四级责任制”,即“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分责、主审负主责、审计组成员负专责,层层落实审计现场管理和审计质量控制机制。横向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用好内审力量,加强同财政信息、资源和线索共享,鼓励内审机构履行职责、主动作为,做到上下贯通、无缝衔接,不断提升内审工作效率。
用好审计成果,提高审计质量。针对审计发现的典型性、倾向性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成因,从防范化解风险、加强制度建设、深化财政改革等方面提出审计建议。同时,坚持查处问题和整改督办并重,通过跟踪整改结果,增强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推动部门单位完善内控措施、规范预算执行、强化绩效管理,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切实发挥审计“经济卫士”作用。